半岛中国古典园林的百科全书:“园林之父”陈从周主编《中国园林鉴赏辞典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02-18 14:51:34    浏览:

[返回]

  半岛中国古典园林的百科全书:“园林之父”陈从周主编《中国园林鉴赏辞典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园林之父”陈从周主编,中国园林理论家刘天华执行主编,汇聚110余位深耕中国园林艺术的专家学者,历时多年,精心编撰。1300页皇皇巨著,带领读者纸上游览历史悠久、古典雅致、博大精深的中国园林。

  集园林艺术和美学之大成。不仅能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历史发展和造园理论,还能领略园林与古典诗文、绘画雕刻、戏曲音乐的关系,相互影响,相得益彰,富有诗情画意。同时介绍了园林与茶文化、酒文化的关系。

  独家收录陈从周教授的代前言《中国的园林艺术与美学》,后附详细的中国园林历史大事年表,供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者进一步查阅。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由中国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园林之父”陈从周主编。全书在结构上分为“名园鉴赏”和“品园杂识”两部分。上篇“名园鉴赏”由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纪念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五部分组成,重点介绍国内现存园林及园内景点;下篇“品园杂识”系统介绍我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历史渊源与品园知识;后附中国园林历史大事年表。本辞典条目完整,内容详尽,是一本既有鉴赏价值,又具专业背景的实用鉴赏辞典,亦是园林艺术和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陈从周(1918—2000),原名郁文,字从周,书房名梓室,自称梓翁,生于浙江杭州,祖籍绍兴。著名古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能诗善画,亦精昆曲,博学多识,才艺非凡。曾任同济大学教授,并担任中国园林学会顾问、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贝聿铭建筑设计事务所顾问等职。主要著作有《苏州园林》《说园》《扬州园林》《中国园林》《园林谈丛》《梓室馀墨》《书带集》等。

  刘天华,1944年生于上海。196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后又师从著名园林家陈从周教授研读古典园林,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退休前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学室主任。主要从事园林美学、建筑美学、中西建筑文化的研究,著作有《园林美学》《旅游美学》《巧构奇筑》《华夏园林》《中西建筑艺术比较》《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等十数种。

  园林立体画本也,予人以游,游必有导,导必有书,无书等园盲。故历来有文有诗,固人尽知者。园可游,游中有赏,解其美,赏其美,往往一言道破,史实景美之特点,游者从中得之,斯者真游园也。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约予主持《中国园林鉴赏辞典》,实乃有心者也。予以病衰之体,勉为其难,约众同志,数易寒暑,草成此书,为游园者所作之功尚矣。书可为导游,可作卧游,人手一册,在家可读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入园可作导游,助人实多。半生湖海,日步名园,今见是书,欢喜无量,读毕,为序数语,以告读者,读者当不以予言非也。梅雨江南,花飞春尽,梓园岑寂,梓翁书此。

  大家都知晓中国园林好、漂亮。到底好在哪里?为什么漂亮?这个问题同美学有关系,同情感有关系。过去我国有句话说“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为什么在后花园私订终身?为什么不在大门口私订终身?花园里有诗情画意,有情感。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有这个条件就促进了他们的爱情。

  对于中国人欣赏美的观点,我们只要稍微探讨一下,就不难看出,无论我们的文学、戏剧,还是我们的古典园林,都是重情感的抒发,突出一个“情”字。所以“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他们就在这个花园里有了情。中国人讲道义,讲感情,讲义气,这都同情有关系。文学艺术如果脱离了感情的话,就很难谈了。中国人以情悟物,进而达到人格化。比如以园林里的石峰来说,中国园林里堆石峰,有的叫美人峰,有的叫狮子峰、五老峰,名称各异。其实它像不像狮子呢?并不像。像美人吗?也并不像。还讲它像什么五老。为什么有这么多名称?这是感情悟物,使狮子、石头人格化,欣赏的是它们的品格。而国外花园中的雕塑搞得很像很像,这就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审美习惯不同。中国人看东西,欣赏艺术往往带有自己的感情,要加入人的因素。比如,中国的花园建造有大量的建筑物,有廊柱、花厅、水榭、亭子,等等。我们知道一个园林里有建筑物,它就有了生活。有生活才有情感,有了情感,它才有诗情画意。“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这里最关键是后面那句,“人倚西楼”。有楼就有人,有人就有情。有了人,景就同情发生了关系。所以中国园林以建筑为主,自有它的道理。原始森林是美,大自然风光也美,但大自然给人的美同人为的美在感情上就有区别。为什么过去中国造花园,必先造一个花厅?花厅可以接客,有了花厅以后,再围绕花厅造景,凿池栽树,堆叠假山。所以中国的风景区必然要点缀建筑物,以便于游览者行脚。比如泰山就有个十八盘。登泰山开始,先要游岱庙;到了泰山脚,还有一个岱宗坊,过了岱宗坊还有大红门;再到中天门,中天门上去才到南天门。在这个风景区也盖了大量的建筑物。这样步步加深,步步有景。所以中国的园林和风景区,同建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从美学观点看就是同人发生关系,同生活发生关系,同人的感情发生关系。

  中国的园林,它的诗情画意的产生,是中国园林美的反映。它同文学、戏剧、书画,是同一种感情不同形式的表现。比方说,明末清初的园林,同晚明的文学、书画、戏剧,是同一种思想感情,只是表现的形式不同。明末的计成,他既是园林家,也是画家。清朝的李渔也是园林家,又是一个戏剧家。中国文化是个大宝库,从这个宝库中可以产生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学问来。而中国文化又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互相感染。可以说中国园林是建筑半岛体育官方网站、文学艺术等的综合体。

  中国园林艺术很巧妙,它运用了许多美学原理。就拿花木种植来讲,主要是求精,求精之外适当求多。先要讲姿态好,尤珍爱古树能入画,这才有艺术性,才能有提高。多而滥还不如少而精。中国人看花,看一朵两朵。外国人求多,要十朵几十朵。中国人看花重花之品德,外国人重色,中国人重香,这种香也要含蓄。有香而无香,无香而有香,如兰花,香幽。外国人的玫瑰花,香得厉害,刺激性重,这也是不同的欣赏习惯。

  中国园林的好,在于求精不求滥。比如讲“小有亭台亦耐看”,“黄茅亭子小楼台,料理溪山煞费才”。黄茅亭子,设计得好,也是精品,并不是所有亭子造得金碧辉煌,才是好。“小有亭台亦耐看”,着眼在个“耐”字。所以说要得体,恰如其分。

  中国园林艺术是以少胜多。外国要几公顷造一花园,中国造园少而精。“少而精”,这是艺术的概括和提炼。中国古文章精炼,五言绝句只有二十个字,写得好。现在剧本中为什么一些对白这么长呀!他不是去从古代剧本中吸收精华,所以废话特别多。你去看《玉簪记》,“琴挑”的对白多么好,一个男的(潘必正)在弹琴,弹的是《凤求凰》。女的(陈妙常)问他:“君方盛年,为何弹此无妻之曲?”回答是“小生实未有妻”,他马上坦白交代。女的接着说:“也不干我事。”好!这三句话,调情说爱,统统有了。所以“精炼”这个手法是我们美学上、文艺理论上一个值得称道的手法。

  园林中,美的亭台楼阁,可以入画,丑的也可以入画,如园林中的石峰,有清、丑、顽、拙等各种姿态,经过设计者的精心安排,均可以入画,这里就有“丑”“美”的辩证关系。所以说园林艺术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哲学思想有着紧密联系。有人喜欢游新园,这也是不在行。从前扬州人骂盐商,骂得好:“入门但闻油漆香”——新房子;“箱中没有旧衣裳,堂上仕画时人古”——假古董;下面一句骂得凶,“坟上松柏三尺长”。我们现在有的花园“入园但闻油漆香,园中树木三尺长”。所以园林还要具备一定的历史,它太新也不好,要“适得其中”,这个“中”,在中国美学中很重要。孔子有言,“无过不及”,不可做过头,要“得体”,“得体”者就是“中”。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名园依绿水,野竹上青霄”,唐代大诗人杜甫这两句诗中所描绘的园林佳景,在我国不可胜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园林与诗文、绘画等艺术紧密结合,互相影响,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国园林,其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享有很高的声誉。为了适应近年来国内旅游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了推动全社会审美水准的提高,我们在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的主持下,编纂了这本信息量较大、条目较全、图文并茂的《中国园林鉴赏辞典》。

  本辞典按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其中“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纪念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这五辑约占总篇幅的五分之四,重点介绍国内现存园林及园内主要景点;“品园杂识”约占总篇幅的五分之一,系统介绍中国园林的文化内涵及品园的相关知识。

  “品园杂识”条目的撰写基于如下考虑:我国传统园林是一种综合艺术,非仅土木绿化之事,不少古园建造年代久远,或者出于某一大家之手,要全面欣赏把握它们的美景必须具备一定的历史背景知识及审美能力。因此“品园杂识”较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园林艺术的历史发展,各时期各朝代园林的不同特点,历代著名造园家、重要园林论著及园林文学瑰丽篇章。为了提高读者对园林具体景致的品评能力,还介绍了中国传统的造园理论,园林构成要素,各种景物诸如假山石峰、溪流池塘、林木花草、亭台楼阁甚至风花雪月等虚景的艺术特征和鉴赏方法。

  中国园林鉴赏讲究意境,讲究内在的审美体验与外在的美丽景色相沟通、融合半岛体育官方网站,讲究“以情悟物”和“以情看景”。这就必须了解园林同古典诗文艺术、绘画雕刻艺术,甚至与戏曲音乐艺术的关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我国传统艺术的表现主题常常是相通的,园林中有诗情画意,绘画中有园林美景,诗中文中也常常描绘园林,三者互相影响、相得益彰。因此“品园杂识”还专门介绍了园林与诗文、绘画及音乐、戏曲的关系。

  在古代士大夫知识分子的闲情文化中,除了园林文化之外,还有酒文化、茶文化,因此“品园杂识”条目最后也简要介绍了园林与茶、酒的关系。

搜索